近些年,朋友圈里的投票活动越来越常见,各种评选活动接连不断,比如评选“最美孩子”,或是“最佳员工”,甚至还有“最受欢迎餐厅”之类的,这些活动总能吸引很多人积极加入。不过,人们在兴致勃勃地参与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投票时,往往容易忽略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。
一、个人信息泄露风险
投票网址可能需要填写真名、手机号之类的个人资料
有些投票平台在操作时,会自动取得用户的微信头像、名称等数据,这类平台在规划与配置上,有一种现象,就是用户加入相关投票行为时,它们会自行取得用户在微信上的头像及名称等个人信息。
参与投票后,或许会碰上被要求关注公众号,或者被拉进微信群的情况。
收集到的个人资料很可能被卖掉给其他公司,这些公司的类型和目标都不一样,它们拿到资料后,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好处做各种事情,这样会让资料所有者面临很多可能的问题和不确定的情况。

小孩在投票时,比大人更容易泄露过多个人资料,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投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认识不足,判断力也有限,在填写相关投票资料时,分不清哪些信息是必须且安全的,哪些信息可能会造成隐私外泄。而且孩子或许因为天性纯真,在遇到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者不妥当的信息获取请求时,比较不容易说“不”,这就导致很多个人隐私信息会无意中或者有意地被泄露出去。
二、资金安全隐患
有些投票活动要求参与者购买礼物来提升票数,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这些活动常常伪装成合法的形式,诱骗人们参与,但实际上规定了这种不合理的条款,迫使人们花费金钱购买礼物,以换取更多的投票支持。
这种方式有悖于投票活动理应坚守的公平公正理念,并且可能造成诸多负面后果,例如促使部分参与者为争取投票而进行超出能力的消费,又或者会有人采用不正当方式拉票,从而损害了投票活动本应具备的良好风气和正常秩序。
投票平台运作时,常有充值数据作假的情况,表现为账面数额和实际收款不一致,或者钱没到却显示已充值。此外,也可能发生扣费后计数异常的现象,用户钱已花,投票数却没增加,造成浪费又得不到应有的投票。
3. 拉票过程中可能遭遇诈骗信息

4. 奖品兑换环节可能存在消费陷阱
1. 部分投票活动可能涉嫌赌博性质
主办方要是没得到个人同意,或者超出了许可范围,就随便去拿、存、用个人资料,就很有可能会触犯《网络安全法》。这部法律清楚说明了要怎么保护个人资料,主办方这种胡来,无疑是不把法律规定当回事,会让人在信息方面遇到危险和损害。
这种不正当的推广方式很有可能会触犯《广告法》中的条款,它常常借助不合规的方法来博取关注、获取利润,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环境,侵害了其他商家和购买者的正当权利,跟《广告法》所提倡的公平、诚实等理念完全相悖,因此很容易触碰到法律的界限。
4. 奖品设置不当可能构成非法有奖销售
四、参与建议

对于那些要求填写大量个人数据的投票网址,一定要小心应对,不要随便点击或者填写内容,时刻注意防范,以免个人资料外泄造成麻烦。
2. 避免参与需要付费才能投票的活动
3. 不要轻信投票活动中的奖品承诺
4. 儿童参与投票应由家长全程监督
5. 发现可疑投票活动可向平台举报
朋友圈投票确实能提供不少快乐,也能让彼此交流更频繁些。不过,大家参与时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多留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。操作时,要特别注意钱款方面的风险,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大意导致钱财受损。至于投票的最终名次,大家还是得保持冷静,别太在意输赢结果。此外,活动主办方必须严谨管理执行步骤,所有环节都要保证投票过程依照法规规定开展,从而为投票人创造一个安全公平的参与氛围。
QQ咨询
微信咨询
电话咨询
顶部